具体到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正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投资、大范围创新,有力地推动了能源革命进程。
加强对建筑工地扬尘、渣土运输等环节监管。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126万辆。
设立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健全内河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制度。(四)深化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健全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总磷浓度下降幅度慢于其他指标,已成为地表水第二超标因子。
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二是颗粒物为主要污染因子,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增多。在今年两会期间,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透露,土十条文稿已基本成熟,下一步将按程序报批后实施。
不同治理技术的效果评价标准固然不同。农田污染修复效果的评价标准问题污染农田要治理,治理效果的评估方法急需解决。在前不久举行的一个专家研讨会上,众专家对一个项目书中提出稻米降镉60%并逐年提高,以及稻株重金属富集系数两个考核标准提出了很多质疑。另一方面,从土壤到食物到人体,很多元素特别是铁、钙、锌等都会对镉的土壤有效性、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能力、食物本身的营养获益和污染风险的平衡、人体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
前者有客土、植物修复和土壤淋洗等方法,后者目前的方法有四类:第一,选拔低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品种种植。按照湖南省污染治理试点的总结,统称为VIP(品种+灌溉+调高pH值)+n(叶面喷施、微生物技术等),按照湖南省的做法,土壤调节剂效果将降低镉有效性30%。
在日本,当发现有检测的稻米含量超过1毫克/千克的标准时,就会以超标点位为中心进行2.5公顷(160米160米)的详细调查,根据结果确定污染面积的大小再来制定土壤治理方案。以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为目标的项目为例,有的项目以稻米降镉的程度为判断标准,有的以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降低程度为治理标准,有的二者兼具,甚至有的以农田出水达不达标为项目治理效果的评价标准农田污染治理标准的混乱造成了土壤污染治理目标和效果评价依据出现了问题。因此,期待土壤污染治理不是单纯地纠结于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低或达不达标这一因素上,而能从土壤整体健康改善的角度上来做文章。但随着农田污染修复的开展,一些现实问题慢慢浮出水面,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解决,这里仅列举几例。
但是,目前很多治理项目的效果标准设置乱象丛生。考虑到土壤污染的高度不均匀性,且农田污染治理的高额费用等特点,任何一个治理项目都应在对土壤性质和污染特征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来作技术的选择和经济性评估。而对于富集系数降低这一指标,理论上似乎可以体现土壤治理降低了重金属在土壤作物体系中的转移能力,但在田间条件下,可以说不同植株都有自己的富集系数,更遑论不同品种,不同地块、采样、数据计算方法的影响了,因此这两个指标都难以作为项目书中的治理效果的指标。在澳洲,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效果不好是因石灰与土壤难以混合均匀以及在旱作条件下石灰的溶解受到水分的制约等所致,澳洲施用锌肥来降低小麦的镉含量效果良好。
(作者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而这一方法在北欧却难以表现效果,原因在于土壤中锌含量的不同(前者土壤锌含量低,后者高)。
第三,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土壤调理剂施用方法。比如气候因素,如果当年雨水多,在水稻抽穗前后田里保持一定的水层,不需太多的人工措施,稻米降镉60%也是很轻而易举事情。
土壤污染修复的时代或许将很快到来。单就镉这一元素来说,土壤条件(如养分、酸碱度、氧化还原状况、植物类型、气候等)会对镉在作物中的积累以及镉的人体健康效应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一些酸化严重的土壤、电传导率很高(高浓度盐分)的土壤,或者有机质很低的土壤因镉的高度活性,在很低的总镉浓度下就会导致作物体内镉的大量积累,甚至出现不超标的土壤(0.3毫克/千克)会生产出超标的粮食(大米,0.2毫克/千克,花生0.5毫克/千克)的情况。第二,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适时水分管理方法。的确,这两个指标无法体现项目治理的效果。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置的耕地土壤镉含量标准其实远高于中国大陆的0.3毫克/千克,比如我国台湾地区土壤总体上要在总镉含量在4.0毫克/千克以上才产生镉米(0.4毫克/千克),其差异的原因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土壤健康程度这一概念上。农田污染修复的技术问题重金属是无法进一步降解的物质,所能做到的是移除或者就地降低其稳定性。
比如,在一些以施用石灰作为治理措施的区域,不进行石灰施用量的室内测定和计算,而仅仅人为地按农户的稻田面积、亩施用100公斤左右的案例来设置治理方法,其效果不佳自在情理之中对超额完成治理任务的地方,省财政厅在资金分配时给予重点资金奖励,激励和调动了地方政府防治污染积极性,确保了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的按时完成。
仅去年,我省便投入资金7.1亿元对燃煤锅炉实施提前淘汰和节能环保提升改造。从去年开始,省财政厅改革分配机制,将项目法为主调整为因素法为主省级财政按照突出重点、因素分配、因地制宜、统筹使用、绩效导向的原则,根据市县所承担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和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并结合日常监督检查、目标完成进度和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对资金实行差别化分配,切块下达资金,由市县政府统筹用于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同时,我省通过财政预算调控措施,大力推进煤改气、粘土砖瓦窑取缔、拔烟囱、黄标车淘汰等专项行动,协同防控,综合施治,做足减排文章。去年,我省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8.9%,降幅居京津冀及周边七省区市首位。
为加大防治力度,去年京津冀还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我省还创新资金监管机制,以加快财政资金支出进度为抓手,定期考核、发布各地大气资金支出进度。2013年至2015年,我省共投入457.3亿元用于大气污染治理。京津两市分别对口帮扶我省廊坊、保定和唐山、沧州四市,并给予8.6亿元的资金支持。
为筹措更多的资金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近几年省财政厅通过整合预算资金,调整预算安排,统筹省级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相关专项资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优先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支出。燃煤是河北省大气污染第一源头。
从省财政厅获悉,2013年至2015年,我省共投入457.3亿元治理大气污染,并在资金分配、监管、评价机制方面不断创新,保障了各项治污工程顺利实施。对因自身原因不能按时完成支出任务的,由省或设区市通过财政结算方式收回,重新分配,并将之作为资金分配扣减因素,减少以后年度对其资金支持。
按年度计算,2013年投入120亿元,2014年投入160.3亿元,2015年投入177亿元,呈逐年增加态势。2015年,通过密集调度与监管,我省大气资金支出进度明显加快,年度资金支出达95%,比上年加快51个百分点。
对支出慢的,由省政府进行专项督导同时,我省通过财政预算调控措施,大力推进煤改气、粘土砖瓦窑取缔、拔烟囱、黄标车淘汰等专项行动,协同防控,综合施治,做足减排文章。从去年开始,省财政厅改革分配机制,将项目法为主调整为因素法为主省级财政按照突出重点、因素分配、因地制宜、统筹使用、绩效导向的原则,根据市县所承担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和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并结合日常监督检查、目标完成进度和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对资金实行差别化分配,切块下达资金,由市县政府统筹用于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按年度计算,2013年投入120亿元,2014年投入160.3亿元,2015年投入177亿元,呈逐年增加态势。
从省财政厅获悉,2013年至2015年,我省共投入457.3亿元治理大气污染,并在资金分配、监管、评价机制方面不断创新,保障了各项治污工程顺利实施。为加大防治力度,去年京津冀还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
为筹措更多的资金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近几年省财政厅通过整合预算资金,调整预算安排,统筹省级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相关专项资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优先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支出。燃煤是河北省大气污染第一源头。
对支出慢的,由省政府进行专项督导。对超额完成治理任务的地方,省财政厅在资金分配时给予重点资金奖励,激励和调动了地方政府防治污染积极性,确保了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的按时完成。